为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红色资源与学生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开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校合作育人的新局面,3月3日上午,外国语学院党总支部书记李星,副院长张志刚,副院长李凤,外国语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大学外语教研室主任何文斌,学生党支部书记胡笛及教师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一行前往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与渡江胜利纪念馆签订共建协议。渡江胜利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吴小宝,组织委员、副馆长程伟,副馆长宗旸及党员干部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张志刚院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并表示与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共建,是合作育人的新探索,是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是“动起来的思政、译出来的思政、说出来的思政”活动的重要实践,希望双方通过签约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在校馆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服务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吴小宝馆长指出,本次签约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百年初心,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希望双方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携手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区域影响力。
渡江胜利纪念馆为南京市博物总馆分支机构。2009年4月,为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在长江之滨、秦淮河口建立渡江胜利纪念馆新馆。纪念馆由主馆区、渡江胜利广场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3.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8万平方米,展厅面积0.8万平方米。1987年邓小平为馆题写馆名。主馆区使用仿木结构的外立面,并做成木船形状,寓意驶向 胜利之船。渡江胜利广场上矗立着大型千帆竞渡群雕,群雕共分为六组,呈红色直线柱体形式,截面为红色五角星,最高的一根红色立柱长49.423米,象征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021年7 月2日,完成升级改造的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开放,已经成为南京市的一个著名红色地标。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号召,以校馆共建为动力,以促进共建双方中心工作发展为根本任务,发挥外语专业优势,努力传扬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走出去”,努力构建“资源共享、党建共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李星书记表示,通过校馆共建、党建共建,建设师生志愿者服务站,充分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创新育人新模式,增强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引导学院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接下来,学院计划在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纪念日前将展馆故事翻译成册,志愿者将陆续为纪念馆接待外宾提供口译志愿服务,并在纪念馆牵头下,为周边中小学生进行英语故事等的志愿分享和指导活动。
据悉,外国语学院师生党员利用寒假期间,完成了渡江胜利纪念馆“我送亲人过大江”等展馆故事材料的翻译。参加翻译的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员汤子颖表示:“听到为渡江胜利纪念馆翻译革命故事的志愿活动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在翻译之前我重温了渡江战役的历史,感悟了奋斗精神,只有对历史事件进行常温常新,才能保持在新时代奋进。通过本次志愿活动,也增强了我的翻译实践能力,切实体会了甘于奉献、知行合一的深刻意义。”入党积极分子秦艺源同学表示:“我翻译的是《血染的“公文包”》,为了更准确鲜活地翻译,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例如标题里的“血染的”一词,给人极强的画面感,用中文表述就足以让人们联想到惨烈的战场。但是,在英语中具有“血染的”这层意思的单词不止一个。这时,如何选择一个意思准确、情感到位又能让人产生画面的单词就尤为重要了。在王雪纯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完成了这一故事的翻译。在和老师多次交流,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一定要将自己置身于故事当中,想象自己身处战场,与故事里的人物共情,而不是游离于故事之外,片面地追求翻译的准确。”